11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1.能够准确把握“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学会辩证地认识、思考问题。2.学习关系性议论文的写法,掌握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说理方法,并能运用其中的某种方法进行习作。1.连线作者庞朴,生于 1928 年,江苏淮安人,中国现代学者。主要著作有《沉思集》《稂莠集——中国文化与哲学论集》《一分为三——中国传统思想考释》《白马非马——中国名辩思潮》《儒家辩证法研究》《庞朴学术文化随笔》等。2.探寻背景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写于 1991 年 4 月。进入 90 年代以来,随着外国尤其是港台新儒学的兴起,再加之改革开放以后比较宽松的政治思想环境,在中国大陆兴起了一股文化热,学术界普遍对即将过去的一个世纪进行反思,试图总结中国长期革故鼎新运动中的经验教训,对于一些过激的口号和行为作出了理性的分析。在文化探究方面,理论界也比较活跃,也有人提出了“回归传统”的口号,读经、复兴儒学,成为时尚。针对这种种现象,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作出分析。1.识字注音(1)重点字媲美(pì) 昙花一现(tán)攻讦(jié) 一蹴而就(cù)钳制(qián) 蜕除(tuì)得逞(chěng) 惰性(duò)(2)多音字2.字形辨认3.词语释义(1)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明日,指重阳节后 。 黄花,菊花。(2)昙花一现:原来比喻事物难得出现,现在用来比喻某些事物或人一出现就很快消逝。(3)余风遗响:遗留下来的风气、影响等。(4)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5)时过境迁:随着时间的推移,境况发生变化。(6)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1(7)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贬义)。(8)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像,指会发展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9)刮垢磨光:刮去尘垢,打磨光亮。比喻仔细琢磨、精益求精。也指精心造就人才或勤苦学习。4.词义辨析(1)包括·包含·包罗同:都是动词。都有“容纳在内,总括在一起”之意。异:“包括”着重指“总括”,着眼在数量、范围上列举各部分或其中一部分,对象不限于抽象的事物;“包含”指“内里含有”,包容含有,着眼于事物的内在关系,对象常是抽象的事物;“包罗”着重指网罗很多或一切,着眼于广大的范围、众多的事物。判断正误:①除少数国家以外,多数国家公民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包括新闻主播,只要不捏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