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劝学问题导学1.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当然指“学习”,但是他到底“劝”人们学习什么呢?2.“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这四个比喻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自主探究在知识激增的现代社会,我们对于学习的看法有了很大变化。你认为荀子的观点是否过时?有哪些观点需要补充发展? 文法导析1.比喻说理,形象透彻。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如用“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经过一定的过程,客观事物可以变化提高。如第三段中,作者用了四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能够弥补不足。第四段用十个比喻句分层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2.大量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灵活。全文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段论证。每段说明一个问题。第二、三段是先行论证,最后归结论点;第四段则把论点贯串于论证之中。论证中有时先正后反,有时先反后正,灵活而有变化,使论辩生动有力。3.语言上,多用对偶,夹用排比。排比句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流畅。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反映了《荀子》议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技法导练导练目标请以“学能补拙”为写作中心,用《劝学》第二段的例子作论据,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写一段话,不少于 100 字。素材积淀话题集锦(1)学习要注重积累,要有恒心,要专一,这是常识,也是真理,我们有不少同学,能把荀子的《劝学》一文背得滚瓜烂熟,但在实践中,却又忘记了这几条最基本的原则。我们可以扪心自问:自己能做到“积土成山”“锲而不舍”“用心一也”吗?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___________等话题中。(2)在动物界,人的生存本能可能是最少的,而人类却是最强大的。其原因就在于人有智慧,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借助别的事物。但也不能就此引申开去,以为人生如有父母亲戚可以依靠,自己就不必努力了。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___________等话题中。佳作片段求知并不困难,只要有恒心,勤耕耘就能结出丰硕的果实。马克思的才能是惊人的,这是因为他在学习上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个性。他认为:“在科学上没有 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 ,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鲁迅的文学修养是出众的,这是因为他在学习上有恒心,有刻苦的精神。他曾经说: “我哪里是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