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高一语文《荷塘月色》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1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字词。2 整体感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的主旨。3.结合语境,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进而学习运用比喻、通感、拟人和叠字表情达意的技巧。重点难点 1.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2.积累语言,培养并增强运用修辞的意识。课时安排:3 课时 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朱自清:著名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主席曾经高度赞扬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洗练,秀丽朴素,代表作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二.文章背景:本文写于 1927 年 7 月,正值“四·一二”蒋介石背叛革命之时。曾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面对这一黑暗现实,他悲愤、不满而又陷入对现实无法理解的苦闷与彷徨之中。怀着这种孤独苦闷的心情,写下了《荷塘月色》这篇文章。三.字词积累:见课下注释及基础训练第 25 页 1——2 题。四.自读文本,理清脉络。五.作业:基础训练第 27 页 1——6 题。第二课时一.文本品读:1.4、5、6 三个自然段中用到了哪些修辞?请找出相关语句并赏析。2.4、5、6 三个自然段本文在写景方面有什么技巧?13.找出表现作者情绪变化的语句,试分析本文的感情。4.学习本文,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二.作业:背诵 4、5、6 三个自然段第三课时拓展阅读:冬 天 朱自清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