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1.1 国家的本质一、教材分析 该框题所在专题的核心是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也是选修 3 整本书的核心问题之一。该问题是对必修 2《政治生活》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知识点的拓展。理解和掌握该课题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形成“国家与国际组织”的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 了解国家的产生、本质、构成及定义② 理解民主的特性及民主与专政的关系③ 了解政体、国体的含义④ 理解国体、政体的关系2、能力目标:① 通过探究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相关知识和实际的相互转换能力。② 正确观察分析我国的政体及我国的国体相互关系等。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 使学生从我国政体及其与我国国体的关系上明确我国国家制度的重要内容及其优越性。②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帮助学生增强国家主人翁的意识。③ 使学生明确作为当代中国青年学生具备爱国的情感,应该确立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奋斗的政治责任感和维护祖国利益的信念。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与资产阶级专政的不同之处;国体与政体的关系。2、教学难点:国体与政体的含义。四、学情分析 1、认知起点:学生已通过《政治生活》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等基本内容,具备学习本框的相关知识点和经验。2、学习兴趣:学生对有关“国家与国际组织“问题本身有一种求知的欲望。在老师的点拨引导下,通过探究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在力量来活跃课堂,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是学生在探究活动和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3、学习障碍:本校处于城乡结合部,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高中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许多学生学习基础薄弱,且各班的情况极不平衡。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欠缺,综合素质不高。一些学生喜欢热闹,但动机不够明确,不大注重效率,在探究学习中有畏难心理,即兴探究能力较低,需要老师的适时启发,引导和点拨,有的学生还习惯于“等、靠要”4、学习难度:本节课的容量偏大,理论性较强,难免有学生在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上达不到要求。五、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学案导学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前预习学案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 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