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 2014 高中语文 4.1 过小孤山大孤山第二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知识点。二、讲解第二自然段词句。三、质疑、释疑。 1、交代小孤山上有戍兵把守,说明了什么?2、勾画本段景色描写的语句,说说本段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一水段之景?描写的重点对象是什么?突出了各自什么特点?烽火矶至沙夹一段所见。小孤山和澎浪矶。小孤山峭拔秀丽,澎浪矶浪大等特点。 3、文章是怎样表现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运用对比手法。将金山、焦山、落星山这些天下名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又用它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的巉然孤起这一特点;用山上有楼观亭榭的金山与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对比,衬托了小孤山的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更是为了说明小孤山若是以“楼观亭榭”稍加装饰,则会“高出金山上矣”。 4、写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采用的是什么写景顺序?由远及近。四、串讲第三自然段词句。五、质疑、释疑。1、引用李白的诗句是为了说明什么? 彭蠡口江面的宽阔,四望无际。2、该段写景是写哪一路段的景致?重点落在哪里?彭蠡口到湓浦口的沿途所见。重点写大孤山的景色。3、那么大孤山的景色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4、作者是怎样表现大孤山这一特点?先用西梁山类比,使人通过西梁山能想象到大孤山的形状,然后与小孤山相对比,从而突出各自的特色。六、词句积累:然 杰然特起 以 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复以小艇游庙中 实不然也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碧峰巉然孤起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 信造化之尤物 而 突兀而已 自数十里外望之 徙倚久之而归 徙倚久之而归 岸土赤而壁立 何功之有哉? 而母立于兹 之二虫又何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然(……的样子;但是;这样;……的样子)以(用;用;用;而且;因为)之(的;它;语音助词,无义;无义;这)而(罢了;表顺接;表并列;表转折;你、你的)探究赏析:1、本文作为一篇游记,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主旨是什么?【板书内容】 主要内容:① 记过烽火矶的所见,突出山之“怪奇”。② 写过澎浪矶、小孤山所见之景,突出“峭拔秀丽”,且移步换景,由远及近。③ 记八月二日所见之景,突出大孤山之奇: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④ 结尾处交代六日行程,显现日记体之特色。 主旨: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