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一中 2014 年高中生物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2 教材分析:在学习了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及减数分裂之后,沿着遗传学发展史的顺序,本节主要安排了萨顿的假说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二者分别从逻辑思维和实验证据两个方面把基因定位在了染色体上。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深入理解,而且也为学习伴性遗传奠定了基础。我听过很多老师讲这节课,发现她们对摩尔根的果蝇杂交试验的处理大都是在引导学生发现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定律及跟性别有关之后,教师就出示了摩尔根的假设,然后用假设来解释他所做的实验,再用 F1 中的红眼雌蝇和白眼雄蝇进行的杂交作为检验假说的测交。这种处理方式使得科学家经过那么艰难的思维过程才得出的结论现在被我们不费任何力气就得到了,而且还出现了对测交理解的错误。既没有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也没有引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矛盾冲突。纯粹是教条地讲教材而不是用教材,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违背了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②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2.能力目标:①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② 尝试运用假说演绎的方法分析摩尔根的果蝇杂交试验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并需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2.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教学难点:运用假说演绎法分析摩尔根的杂交试验教学策略:总的策略:依据“建构主义思想”,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重演萨顿、摩尔根当年的思维过程。 组织策略: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引导者和合作者,把握时机, 组织讨论,激发学生思考,使课堂生气盎然。提问策略:问点准确,难度适宜,问机得当,问法灵活, 讲授策略:精、准、活、趣。 教学方法:学案教学法、探究式问题讨论法、引导探索法、精讲点拨法等综合运用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提前两天布置学生培养观察果蝇指导培养果蝇,识别雌雄,观察果蝇的眼色、翅形等性状使学生对果蝇有感性认识导入新课1. 提问学生对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3.课件呈现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过程图。让学生观察对比染色体和遗传因子的变化 。 板 书 课 题 : “ 基 因 和 染 色 体 的 关系?”2.思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