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清华园中学高中语文《六国论》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分论点,并举例论证的方法,掌握本文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2.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一词多义 【学习重难点】 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为文意图,体察作者的爱国之情 【学法指导】 1.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 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导入新知】这是一篇议论历史的文章,表面上评的是六国,实际上讽刺的是北宋。因为当时北宋王朝的统治者对契丹族建立的辽国和党项羌族建立的西夏屈辱求和。作者就借 六国割地给秦国因而最后灭亡的史实,暗示北宋王朝不应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而应该对辽、夏的入侵采取斗争的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自主学习】率赂秦耶( ) 思厥先祖父( ) 暴霜露 ( )抱薪救火( )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燕赵之君( )洎牧( ) 以谗诛( ) 革灭殆尽( )【合作探究】通假字(1)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3)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词类活用(1)李牧连却之( ) (2)以弱天下之民( )(3)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4)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5)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6)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 古今异义(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2)思厥先祖父( )(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4)可谓智力孤危( )(5)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特殊句式(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 )(3)后秦击赵者再 ( )(4)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课堂小结】1. 本文立论鲜明,论证严密,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12.语言上,长短相间、整散交错。确如王安石云:“苏明允有战国纵横之学”。 文章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的感情,不仅有“呜呼”、“悲夫”这样感情强烈的感叹,就是在夹叙夹议的文字中,也洋溢着作者的情感,如对以地赂秦的憎恶,对“义不赂秦”的赞赏,对“用武而不终”的惋惜,对为国者为积威之所劫的痛惜、激愤,都溢于言表,有着强烈的感染力,使文章不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