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单元 第 4 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2重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时事的原因和评价;“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其评价。难点:井田制的瓦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课前自主学习1.我国古代土地制度土地国有制有和等,而土地私有制确立于时 期 。 为 保 证 封 建 小 农 经 济 的 发 展 和 政 府 赋 税 收 入 , 各 代 均 采 取政策。2.中国的海外贸易历史悠久,明代初期仍欢迎海外各国来华进行官方贸易。但是,后来又下令实行海禁。3 . 清 代 初 年 , 为 了 对 付人 民 的 抗 清 斗 争 , 厉 行 海 禁 、 迁 界 , 实 行政策。4.清代长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妨碍的开拓,抑制,阻碍的滋长。课堂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在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2.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1)夏、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一切土地属于国王。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赐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受田者只能世代使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土地,并要向国王缴纳贡赋。(2)春秋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出现了许多私田,其主人隐瞒不报,不向国君交纳赋税,加之战争频繁,在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井田制日趋瓦解。(3)公元前 594 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其他诸侯国相继进行税制改革 ,井田制彻底瓦解。3.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1)土地私有制:①形成原因:根源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末期,各诸侯国进行的税制改革加速了土地私有制的形成。②形成:春秋末期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并形成了新的剥削方式;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最终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③发展演变:从战国时期开始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土地兼并现象一直存在。(2)土地国有制:①曹魏推行屯田制,分为军屯和民屯,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②均田制在北魏时开始实行。隋代和唐代前期继续实行这一制度,并进一步完善。均田制条件下,政府进行授田,并规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主要部分不能买卖,授田者死后归还给国家。唐朝中期以后,随着土地兼并与土地买卖的频繁,均田制逐渐瓦解。【例 1】公元前 594 年,鲁国实行“初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