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单元 第 13 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学案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形成的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课前自主学习 1.我国经济特区有五个,即 1980 年在广东省设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福建省的____________,1988 年增设____________为经济特区。 2.____________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经济特区是发展____________的“排头兵”。 3.1984 年,国家开放 14 个沿海城市,江浙两省成为开放的重点省,其中江苏开放了连云港和____________,浙江开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1985 年以后,国务院决定将 、 、 和 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 1992 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5.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形成 、 、 、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它的形成,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课堂合作探究知识点一经济特区的创办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的设立有什么重大意义? 1.含义:指国家划出一定范围,在这里实行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经济政策,如在吸引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待遇,以此引进外资、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2.概况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先在深圳、珠海两地试办“出口特区”。1980 年国家正式将“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2)1988 年,中国设立海南省,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3)国家在吸引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对经济特区给予特殊政策,促进了经济特区迅速发展。 (4)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 3.意义 (1)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的作用。 (2)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实行特殊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的特区,是经济体制改革试验的适宜场所。【例 l】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在深圳、珠海设立经济特区,是基于它们 ( )A.临近港澳 B.经济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前列C.已有许多外资企业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出成绩【变式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东成为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其优势在于广东 ( )① 毗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