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单元 第 16 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备课笔记 新人教版必修 2这两份报刊是中国近代报刊业萌芽时期的报刊之最:1833 年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1872 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在世界上,从 19 世纪初到 19 世纪中叶,报刊这种大众传播媒介处于起步阶段。 ①《中国丛报》是 19 世纪 30 年代在广州出版的一份英文月刊,主要介绍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语言、文字、风俗等方面情况,《万国公报》原名《教会新报》,19 世纪 60 年代由基督教会在上海创办,主要登载时事和传播西方宗教与文化等。知识结构: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的发展。 难点 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报刊业走向繁荣 本课介绍了哪几种大众媒体形式?(报刊、电影、互联网);教材介绍了中国报刊业兴起、发展、繁荣的过程及不同时期的作用,列举了一些报刊名称。【起步阶段】 19 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比较著名的有《中国丛报》和《万国公报》①等。自 19 世纪 70 年代起,陆续出现一些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 (《昭文新报》《循环日报》《汇报》),作用:这些报刊主要是介绍时事、发表评论或讨论商情。1什么是大众传媒。大众传媒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人类社会的传媒手段应运而生,大众媒体有哪些主要的方式。报刊、影视、广播,这三种大众传播媒体的依次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被称为三大媒介。由于互联网同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介一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所以被称为“第四媒介”,即“网络媒介”。【发展阶段】戊戌变法前后,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越来越多(梁启超在 1896 年创办的《时务报》),作用:且多反映社会思潮。先是维新派在报上发表文章,作用:宣传维新思想;后来,革命派创办报刊, 作用: 同维新派展开论战。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作用:( 1915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中国报刊 业呈现出繁荣景象。20 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 报刊,作用:同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