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 ——楞次定律教学感想 对于我这样教龄不长的年轻老师来说,很有幸能够争取到区公开课展示的机会这次的公开课,从着手准备、设计教学过程、具体实施操作、到试讲及最后的正式上课,可以说一路过来中间体验、感触颇深。一、课题的确定 根据高二教学的进度,以及我自身教学的一些特点,我选择了“感应电流的方向 楞次定律”这节课。这节内容是全章的教学难点,也是重点之一。在学生了解了感应电流有无以及大小的情况下,其方向就由楞次定律来判断,是教学内容连贯性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后面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一个重要铺垫,所以上好这节课确实有很大挑战性,对我将是很大的提高。二、教学思路及方案设计 学习“楞次定律”之前所学的“电场”和“磁场”只是局限于“静态场”考虑,而“楞次定律”所涉及的是变化的磁场与感应电流的磁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种“动态场”,并且“静到动”是一个大的飞跃,所以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楞次定律”涉及的物理量多,关系复杂。出现原磁场和感应电流磁场两个磁场,且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原磁场的变化,它们之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如果不明确指出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势必造成学生思路混乱。要能理解“楞次定律”必须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而大多数学生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还不是很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判断、分析、推理常常表现出一定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所以在某些问题的理解上容易出差错。荐于以上难点问题,我总体思路是将研究的问题及知识点尽量减少,让学生参与,自主学习老师引导,讲透讲清楚,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基本思路: 1、提出问题:感应电流的方向与那些因素有关。 2、猜测假设:课余请同学们自行讨论,实验探究 3、实验探究:当堂在老师的指导下实验、填表 4、资料数据收集:着重表格填写的正确性,错误分析 5、资料数据分析:电脑辅助,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内在规律 6、得出结论:帮助学生总结出楞次定律 7、知识巩固:定律应用判断及实验验证1三、具体备课过程 现在正是中小学校全面贯彻市教委二期课改的精神,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深切的体现课改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那么对于理论的指导与我这节“楞次定律”的实践相具体结合上,我遇到了不少困难。开始的教学思路还是比较传统的“说教”式方式,备的课自己也不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