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建陵中学 2014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 57 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导学案课题:—— 第 57 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姓名: 考纲展示: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课前预习一、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的发生(1)背景:经济阶级因素:辛亥革命后,中 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根本原因)政治因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政权被袁世凯所窃取,加紧复辟帝制活动。思想方面: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但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直接原因)(2)开始的标志: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2.代表人物(1)陈独秀:1915 年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拉开了 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文学革命”(2)李大钊:1918 年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1919 年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1919 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3)胡适:1917 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文学革命。(4)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方针,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5)鲁迅:1918 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孔乙己》,把文学的反封建内容和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提出“打倒孔家店”口号。3.主要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口号),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备 注(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4.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2)进步性: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3)局限性:新文化运动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同时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倾向。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表现:(1)第一阶段(五四运动前),主要是介绍俄国的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如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