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建陵中学 2014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 58 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导学案课题:—— 第 58 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姓名: 考纲展示: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课前预习一、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1、历史背景(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一定的发展。(2)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3)政治: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4)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5)组织:兴中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出现,1905 年 8 月中国同盟会成立。(6)人物: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并推动成立同盟会。2、标志:1905 年 10 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3、基本内容: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 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王朝。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核心思想)。就是要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全国的地价,现有的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4、评价:(1)进步性:① 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性质) ② 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③ 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④ 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辛亥革命)的发展。 ⑤ 是 20 世纪初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符合时代需要)(2)局限性:① 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② 民生主义中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5、实践:(1)指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备 注(2)制订并颁布《临时约法》(内容?性质?作用?)(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为维护革命果实,进行了一系列捍卫民主共和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二、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发展)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1、 提出原因: (1)以旧三民主义为指导的一系列斗争的失败,表明旧三民主义无法挽救中国;(2)孙中山自身的爱国思想和与时俱进的斗争精神; (3)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4)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共产国际帮助2、标志:孙中山 在 1924 年广州的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宣言,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重新解释三民主义。3、新三民主义的内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