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建陵中学 2014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 69 讲 戊戌变法导学案课题:—— 第 69 讲 戊戌变法 姓名: 考纲展示: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课前预习一、背景1、民族危机的加深: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经济阶级基础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从而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经济和阶级基础。3、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传播(1)康有为: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写成《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系统地阐发了变法理论。(维新思想特点:把西方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主张变法改革。)(2)梁启超:主张中国要变法图强,必须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教育上改革科举制度。(3)严复:介绍西方《天演论》,借助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自己的维新变法主张,宣扬变法图强的思想。总之,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宣传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二、戊戌变法的过程1、开始:1895 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2、高潮:“百日维新”(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戊戌变法正式开始。)(1)内容: 政治方面:鼓励官绅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隔;谕令各省督抚举荐新政人才;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经济方面: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提价私人开办工厂,采用机器生产,奖励创新发明;设立铁路、矿务总局,鼓励商办铁路、矿业;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兴办邮政,裁撤驿站。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度 ,废除八股;在各地成立中小学堂,在京师设立大学堂,筹设铁路、矿务和医科等专门学堂;鼓励私人办学,选派学生到海外留学;准许民间创办报馆、学备 注会;设立译书局,组织翻译外国书刊。军事方面:(2)评价:进步性: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主张;这些变法措施的推行,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可能性,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局限性:没有涉及设议会、制定宪法等政治主张。3、失败:戊戌政变(1)过程:1898 年 9 月 21 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