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怀仁中学 2014 高中地理《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荒漠化的防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1【水平目标】结合实例(荒漠化),说明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考点扫描】一、荒漠化1.概念:指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地区及一些____________地区的严重土地退化。2.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形成:是气候变异等 与人类过度的 相互作用的产物。二、案例分析:我国的西北地区(一)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范围:_________以西,昆仑山 -- 阿尔金山 -- 古长城 以北;位于_________区年降水量在______以下的我国西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区。2.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_____。1)干旱成因:①深居_______,②远离________ ,③来自______水汽受到______________阻隔难以到达,④降水量___________,所以气候干旱。2)景观特色:以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为主;3)降水量:由东到西,降水 __ ,干旱程度____ __;4)土地的___ ___和____ ____减少。(二) 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1. 基本条件——气候_____________。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________性。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____________的潜在威胁。2. 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________沉积物。3. 动力条件——大风日数_______,且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季节 。4. _______________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__________的主要自然因素。(三) 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1.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1)_______________对生态环境的压力。2)人类活动不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资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2. 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次生盐渍化1)由于____________技术落后,__________________不当。2)干旱气候条件下_______________,盐分极易在_________聚集而形成。(四) 不同时期的荒漠化问题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建国后),由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草原牧区和旱农地区荒漠化仍在蔓延。(五)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防治的三项内容:①预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威胁,②扭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退化,③恢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产力。2.防治的二结合:应坚持维护______与提高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