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我心归去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 1【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理解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了解故乡的人文内涵。调动知识储备,运用散文的鉴赏方法,深入挖掘主题,阐释文中蕴含的哲理。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筛选信息,诵读感悟,合作探究,质疑思考实现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创设情境,组织引导,关注生成,适时点拨;以学生为主,自主探究结合小组合作学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家园,并为之奋斗奉献的真情。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教材助读】1. 我心从哪里归去?又是归向何方?2. 他乡与故乡有何不同?预习反馈:1. 他乡与故乡有何不同?请找出描绘“异乡”及“故乡”情状的形容词。2. 他乡和故乡分别给“我”怎样的感受?【课堂探究】(学生活动:根据学习内容要求可分别设置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归纳小结等环节)学生活动 1——自主探究作者如何表现这种难耐的冷清的?划出文中句子并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 学生活动 2——自主探究作者想念故乡,那里最让他割舍不掉的是什么?学生活动 3——小组讨论 亲人、月夜、小羊这些就是作者心中的故乡的全部吗?故土与其他地方究竟有什么本质区别?作者是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的?1【当堂检测】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锁钥 钥匙 汤匙一幢 经幢 石幢 人影幢幢别墅 静谧 贫瘠 悲怆 矫饰 伧俗 寒伧 踉跄惦念 掂量 踮脚 玷辱2、在作者心中,“故乡”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归纳总结】我心(从法国) 归(故乡)去在异国的感受:寂寞难耐对故乡的思念:亲切激动 归去的原因 对故乡的认识:精神皈依【问题拓展】老师在阅读中忽然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屡遭贬谪,远离故土,但他却欣然吟咏“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背井离乡却心安于他乡,韩少功身处异地却心归故园,这两者相矛盾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