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问题导读—评价单学习目标:知识和能力: 1、了解韩愈的文学主张和其倡导的“古文运动”;2、了解韩愈的重要文学作品;积累并掌握重要的文言现象。过程和方法:鉴赏本文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反复论证增强说服力的写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理解本文所论述的教师的作用、从师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2、认识本文中反映的封建思想,逐步培养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能力。重 点: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难 点:结合课文词句的特点,归纳文言词法句法知识,逐步掌握文言字词句运用规律。学习过程:模块一、知识导学1、文本品韵 是谁播撒智慧的种子?是谁点燃人类文明的曙光?是谁引领我们走进知识的殿堂?无疑是老师。那么,老师的职责是什么?哪些人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向老师学习什么?被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唐代大文豪韩愈,早在一千多年前就从容不迫地回答了以上这些问题。就让我们走进《师说》,一起感悟“师道”的真谛吧。2、作者介绍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 岁中进士,29 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 4 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 35 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柳宗元很推崇这篇文章,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论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端正容貌)而为师,世间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憎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