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县油田中学语文必修一导学案:想北平 22学习目标1.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进一步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调动自己审美经验的积累对文本进行鉴赏,能体会到文本在表达上的艺术特点以及独特的语言风格。预习思考1.《想北平》结束段落的鉴赏分析《想北平》最后一段虽然只有一句话,但包含的情感很复杂。这篇散文是老舍先生在 1936 年住在山东济南时写下的一篇文章。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当年身处异地的老舍,在战乱的岁月中,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今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他抒写了对这座文化古城的深情眷恋,一处景便渗出刻骨铭心的一缕情,他想“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作者描写一景一物都想着读者,尽力把自己的情感与读者沟通,作者在文章中没有铺张夸饰北平的丰物美景,而是那么娓娓地叙谈,就使那种眷恋故土的热情感染着读者,激起共鸣。2.积累诗歌《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注释:1.结庐:建造房屋。 2.尔:如此。3.日夕:黄昏之时。 4.相与还:成群结伴而还。5.真意:自然意趣。忘言:不可言说。后两句的意思是,自己从大自然中得到的意趣,不可言说。评析:开头四句,以具体的生活体验,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揭示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很有理趣的生活现象——“心远地自偏”。“采菊”四句,即由“心远地自偏”生出,言东篱采菊,在无意中偶然得见南山,于是目注心摇,又为南山傍晚时出现的绚丽景色所吸引。结庐人境,而采菊东篱;身在东篱,而又神驰南山,全篇主旨总在显示“心远”二字。最后两句所说的“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所谓“真意”,其实就是这种“心远”所带来的任意自得的生活意趣;所谓“忘言”,就是在陶渊明看来,世间总有那么一些趋炎附势,同流合污的人是无法体验到这种生活理趣的!合作讨论阅读 4-7 段,思考作者笔下的北平有哪些特点,作者通过什么方法去突出这些特点的。(从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