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沙河市二十冶综合学校高中分校高中历史 4.1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教学案 人民版选修 4 [教学目的] 概述孙中山为中国的民主共和而斗争的主要史实: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辛亥革命、颁布《临时约法》、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促成国共合作。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感受孙中山百折不饶追寻救国之路的探索精神、开天辟地的革命勇气和坚持民主共和的坚定立场。[教学重点]孙中山为中国的民主共和而斗争的主要史实。[教学难点]孙中山精神;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自学过程]一、救国道路的探索:(一)求学时期的孙中山1、童年入本村读私塾——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2、海外求学经历:(1)1897 年:檀香山一基督教学校学习:开始接触西方政治学说(2)1883 年,先后就读于香港中央书院、南华医学堂和香港西医学院。(3)1892 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西医学院——开始在澳门、广州行医(二)救国思想的转变:从改良到革命:1、改良:1894 年上书李鸿章:(1)主张:革新政治+发展经济 (2)结果:遭到冷遇2.转向革命:(1)原因:①西式教育的影响② 上书的失败③ 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的腐败进一步暴露2.转变的标志:成立兴中会(1)时间、地点:1894 年 11 月,檀香山。(2)宗旨:“振兴中华”。(3)誓词:“驱逐达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4)性质: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5)意义:标志着孙中山开始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成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二、领导辛亥革命,缔造中华民国(一)建立革命的组织:兴中会(二)开展反清斗争1、筹划广州起义:2、流亡海外的生活:(1)概况:① 亡命日本13、筹划广东起义:1900 年 10 月广东惠州起义失败(三)组建中国同盟会:1、背景: ① 社会背景:《辛丑条约》的签定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② 思想: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新型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方形成强劲革命潮流③ 组织:一些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派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④ 主观需要:革命团体斗争分散,无力领导全国性的反清革命,斗争需要走向联合。(2)成立: ①时间、地点:1905 年、东京② 机关报:《民报》③ 领导人: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④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