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沁阳一中高一语文《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3【课文导读】一、作者简介李商隐(约 813—约 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 年),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有的是感伤身世之作;而人们最熟悉的则是他的爱情诗。他的诗风精密华丽、沉郁顿挫。他长于律、绝,富于文采,风格色彩浓丽,多用典故,意旨隐晦。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和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二、背景材料1、《锦瑟》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 858 年),这年诗人 46 岁,罢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李商隐早年受知于令狐楚,登进士第后娶王茂元女。令狐楚和王茂元是政敌,党于令狐的人认为李商隐亲近王氏是背恩负义的行为。后来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长期执政,排抑李商隐。李商隐对政治本来很热心,却始终不得志,这和他得罪令狐氏,处在朋党倾轧的峡谷里不无关系,虽然他自己并不屑于攀附这两个政治集团的任何一个。他先后依托在几个大官的幕下,最后客死在荥阳。李商隐把一片忧国之心、自述身世之慨,都寄托于尤为隐晦的诗篇里,造成了其诗朦胧难懂难解的特点。解题:“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首两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有人认为是缠绵悱恻的爱情诗,也有人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大抵是表现封建士大夫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对这首诗的多种理解: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 年),这年诗人 46 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解读极为不易。近代人梁启超读李商隐,值得我等深刻体会。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