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高一语文《第 2 课 诗两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朗读,鉴赏,背诵课文。积累掌握文中字词。2、把握意象,领会诗人的惜别深情。【知识链接】1、 作者简介: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 年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到美国、英国留学。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历任《诗刊》增刊、《新月》月刊等主编。我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徐志摩短促一生正值中国最黑暗的时代。但在动荡和变革的岁月中,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理想的追求与渴望,辛勤笔耕,著作颇丰,影响深远,被人们誉为“一手奠定中国诗坛的人”。诗集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云游》。2、写作背景:《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 1928 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课前预习一、反复朗读直至成诵,试着标出本文的韵脚与节奏,体会它的音乐美。1.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青荇( ) 榆阴( ) 沉淀( ) 长篙( )漫溯( ) 满载( ) 斑斓( ) 笙萧( )2.请用斜线标注出下列句子的停顿。①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②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③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④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课堂探究一、探究问题:1、诗歌可以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再别康桥》属于哪一种呢?2、《再别康桥》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选取了许多自然景物,请找出本文的意象,并简要说出他们的作用。3、为了突出“沉默”的特点,作者在开头和结尾两个小节中都写到了。怎么写的?诗的开头一节是“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结束一节是“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轻轻”与“悄悄”互换,可以吗?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问题清 明1杜 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声声慢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 体裁: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