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实、虚词;二、预习检测 1、写作背景: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耻于从师的风气很盛行,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而且他们也反对别人从师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 2、了解文体:“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属于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1)通假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或师焉,或不焉( )(2)古今异义古之学者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_________ _ 今义:__________句读之不知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小学而大遗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吾从而师之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今之众人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3) 词类活用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吾师道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小学而大遗(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 位卑而足羞( )4、小组成员合作翻译 1、2 两段,把不会翻译的句子摘录出来。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 组号__________ 作业评价_________课外巩固一、指出文言句式并翻译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为解惑也( ) ②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 ③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 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二、一词多义的理解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2、吾从而师之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师道之不复可知矣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6、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8、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1、继续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实、虚词;2.认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二、梳理 3、4 两段的文意1、圣人无常师 常:________2、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师_________3、翻译: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2)不拘于时,学于余。三、问题交流1、第二段:师道不传有哪些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