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相信未来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1 "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体会反复手法的运用,提高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品味诗歌语言,能依据诗歌节奏和韵律把握诗人抒发的感情。 3.感知诗人身上投下的时代烙印,汲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教学重难点:1.通过解读朦胧意象,把握全诗的内涵。2.寻找路径进入诗歌的朦胧意象。预习案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全诗,有感情地朗读;借助“教材助读”,从整体上理解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体会反复手法的运用。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4.限时 20 分钟,独立完成。Ⅰ 教材助读 一、走近作者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1948 年生,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诗歌写作,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一位成就巨大却差点被埋没的天才诗人。但历史是公正的,食指那些真正的好诗,就像珍珠,越来越闪烁出灿烂的光茫。《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热爱生命》《海洋三部曲》……这些写于六七十年代动荡时期的诗篇,至今读来,还是那么完美,那么让人激动。在诗中,食指以一名反抗者和思想者的姿态站在大风中高歌、呼喊。他是一位时代良知和民间正直渴望的发言人,他以一个歌者的身份让自己的诗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春雷一般轰轰滚过,几乎可以说是感动和温暖了一代人。二、了解背景此诗写于 1968 年,第二年,江青读到了《相信未来》,她为诗歌独立不羁的个性所震惊。“这是一首灰色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于是,一顶反动诗人的帽子重重地扣在了年仅二十一岁的郭路生头上。厄运降临了,诗人被严格审查,被批判。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诗人以异乎寻常的坚毅和刚强、执著和热烈,以近乎悲壮的口吻告诉我们,不管人生多么艰辛,命运多么坎坷,都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向命运挑战。这首诗出现在知识青年们普遍开始厌倦政治运动,在逆境中重新思索人生价值的特殊阶段,在某种程度上起着警醒和呼唤的作用。三、文体知识朦胧诗及其特点:70 年代后期,一批年轻的诗人以新颖独特的表达方式引起了诗坛的瞩目。他们大胆开拓诗歌的艺术领域,用非传统的新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来抒发感情。他们强调诗人主观的感觉世界,大量采用虚写法,使诗由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