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2014年高中语文 第9课《劝学》导学案(第1课时)新人教版必修3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2014年高中语文 第9课《劝学》导学案(第1课时)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1/4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2014年高中语文 第9课《劝学》导学案(第1课时)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2/4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2014年高中语文 第9课《劝学》导学案(第1课时)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3/4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 2014 年高中语文 第 9 课《劝学》导学案(第 1 课时)新人教版必修 3一、学习目标1.掌握积累文中重点的实虚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2.掌握部分特殊句式的格式,初步练习文言句式的翻译。3.熟读课文直至熟练背诵。4.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态度的论述,并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二、基础知识梳理文学常识荀子(约公元前 313 年——公元前 238 年),名况,号卿。战国时赵国人,是赵国末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荀子》共十二卷,收章三十二篇,其中大多数为荀子的著作,少数出于门人之手。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主张、治学方法、处世之道、学术论辩等。他的文章说理透辟,结构严谨,气势浑厚,多用排比和比喻。已由语录体发展为标题论文,标志我国古代说理文趋向成熟。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课堂演练]第一、二段君子( )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 )蓝,而( )青于蓝;冰,水为( )之,而寒于水。木直中( )绳,輮以为( )轮,其曲中( )规,虽( )有( )槁暴( ),不复挺( )者,輮使之然( )也 。故( )木受绳则( )直,金( )就( )砺( )则利( ),君子博学( )而( )日( )参省( )乎( )己,则( )知( )明而( )行无过( )矣。2.翻译下列句子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 为之,而寒于水。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第一段中使用了哪几个比喻?用来说明什么道理?2《劝学》答案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积累文中重点的实虚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2.掌握部分特殊句式的格式,初步练习文言句式的翻译。3.熟读课文直至熟练背诵。4.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态度的论述,并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二、基础知识梳理文学常识荀子(约公元前 313 年——公元前 238 年),名况,号卿。战国时赵国人,是赵国末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荀子》共十二卷,收章三十二篇,其中大多数为荀子的著作,少数出于门人之手。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主张、治学方法、处世之道、学术论辩等。他的文章说理透辟,结构严谨,气势浑厚,多用排比和比...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2014年高中语文 第9课《劝学》导学案(第1课时)新人教版必修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