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的含义;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联系的多样性。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全面、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本质的、固有的、内在的联系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学习重难点】联系的几个特点【自主学习】要求:通读课文,查找有效信息并熟记掌握。一、联系的含义 联系就是 以及 之间的 、 和 。首先,联系既包括事物之间的联系,又包括事物内部的联系。其次,联系是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二、联系的特点1、联系的普遍性(1)表现:① (外部)横的:四面八方的联系 ,纵的:前后相继的联系 举例:狼群与鹿群,黄河水从源头到入海口颜色的变化。 ② (内部) 举例:一辆“奔驰牌”汽车如果仅有车身而没有发动机能否奔驰?有了发动机而没有轮子能否开走 正因为构成事物的各个部分、要素相互依存、有机联系在一起,事物才能成为有机整体。③ (整体) (2)方法论要求:用_________观点看问题,反对用 的观点看问题。◇补充: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还应明确事物之间的联系是 (也就是说联系具有条件性:世界上每一具体联系都是有条件的)。2、 联系的客观性(1)含义:联系是 ,不以 为转移。(2)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①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容易理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为什么是客观的?② 事物的联系 是客观的,因而人们在客观事物的具体联系面前是无所作为的吗 ?(人能不能创造事物的联系?)分析原因:①人为事物的联系的产生需要主客观条件 ② 就联系的产生过程需要人类的实践活动 ③ 就实践的结果来说,这种人为事物的联系一旦建立就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3 ) 方 法 论 要 求 : 要 从 事 物 中 把 握 事 物 , 切 忌 。一方面不能主观臆造联系。另一方面,不能无视联系的客观存在(4)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根据事物 ,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四大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兴建,会进一步加强地区经济之间的联系,推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又如,我国开通的政府网站,鼓励群众上网参政,提出各种意见建议,就是沟通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新形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