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北大校长:精英教育的目标不是脱离群众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不久前说,北大校园东操场修建高尔夫练习场的计划因争议太大已经叫停。他还针对“高尔夫球为贵族运动”的说法解释:“我不打高尔夫,对高尔夫一窍不通。”过去有人认为网球是贵族运动,但现在几乎所有大学都有网球场。言下之意,高尔夫完全可以像网球那样普及。许校长的心情可以理解。北大要建高尔夫练习场,马上引起公共关系危机,最后计划只好搁浅。但厦门大学在此之后竟把高尔夫当成必修课。在许多大学,高尔夫在学生中也十分有人气。别人干得,为什么北大干不得?“最高学府”实在太委屈了。所以,对于北大今后是否会恢复修建高尔夫练习场的问题,许智宏表示:“现在不好说,太敏感了。”看来,他对高尔夫还是没有完全断念。我是北大的毕业生,虽然近来一直批评北大,但衷心希望北大能越办越好。我也非常关注精英教育,在写作《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和《精英的阶梯:美国教育的考察》两本书时,脑子里一直想着北大,希望给北大提供一个范本。如今,北大觉得自己在高尔夫的问题上吃亏了。我看未必。这场高尔夫热,正好是北大独树一帜,掌握中国高等教育领导权的机会。所谓领袖,是要领导潮流,而不是跟随潮流。北大应该是中国的哈佛,应该用自己的行为塑造中国高等教育的时尚。差不多在北大放弃高尔夫练习场的同时,北大给在学校里工作的民工们建立了平民学校,许多师生自愿到那里教书。这是让我们这些北大人最感骄傲的事。可是,这样具有深刻意义的创举,媒体只关注一时,没有持久的讨论。如今高校的高尔夫热,正好给北大提供了一个机会。我建议许校长借机宣布,在其他高校忙着赶高尔夫的时髦时,北大放弃高尔夫运动,并用原来计划发展高尔夫的经费,扩张平民学校。许校长还应该进一步指出,这样做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要扶助弱势阶层,而且是要创造一个培养精英的崭新模式,证明“北大教育”在中国的独特之处。什么是精英?精英就是社会各个领域的领袖人物。怎么才能成为这种领袖人物?那就要看你能不能用自己的理念号召其他人跟随你。又怎么具有这种号召力。那就要看你能不能了解老百姓的心声,能否打动人家的心弦,能否提出一套方案,付出独特的努力,解决他们生活中面临的问题。简单地说,精英必须有超强的能力和草根社会建立感情和思想的纽带,让大家觉得你是属于他们的一部分,你在为他们说话。培养这样的素质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容易。举个大家熟悉的例子。克林顿是典型的美国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