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 逍遥游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5【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3、了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的思想。【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法引导】1、认真诵读课文,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文句式是重点。 预习案一、课本助读作者及背景 庄子(约公元前 369 一前 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人。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吏、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逍遥游》是《庄子• 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逍遥游》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论证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以及通过“无为”达到这一境界的主张。全篇集中表现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与绝对自由。课文选的是第一部分,共三段。解题:"逍遥",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 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二、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北冥( ) 鲲鹏( ) 抟扶摇( ) 夭阏( ) 蜩( ) 决起( )舂粮( ) 斥 ( ) 蟪蛄( ) 泠然( ) 数数然( ) 恶乎待( )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北冥有鱼(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2)小知不及大知(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3)汤之问棘也是已(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4)而征一国者(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