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 2014 年高中数学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 1对 教 材 的几点说明本章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使学生感受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为此我设计如下教学目标: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某些数集的专用符号。2. 理解集合的表示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难点是表示法的恰当选择。环节学生自学事宜教师引导事宜明确自学重点(1 分钟)阅读自学重点。要求: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某些数集的专用符号。2. 理解集合的表示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引言:在小学与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例如,自然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不等式 x-8<3 的解的集合,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即圆),等等。那么究竟集合是什么?展示自学重点请大家依据自学重点,完成《导学案》相关练习,时间 15 分钟。围绕重点自学( 8 分钟)学生根据具体要求自学,完成《导学案》中布置的学习任务。教师巡视观察,适时个别引导,进行分组提问指导,找寻并记录学生的疑难困惑,适当提示辅导。交流自学情况( 12 分钟)小组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小组代表汇报所学。任务 1 ---学习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某些数集的专用符号。(阅读课本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并完成检测)问题:什么是集合?什么是元素?能否举例说明?集合与元素的关系是什么?如何表示?检测:1.判断下列各组对象能否构成 一个集合。⑴ 2,3,4 ⑵ (2,3),(3,4) ⑶ 三角形 ⑷ 2,4,6,8,… ⑸ 1,2,(1,2),{1,2} ⑹ 我国的小河流 ⑺ 方程042x的所有实数解 ⑻好心的人 ⑼ 著名的数学家 ⑽方程012-2xx的解2.练一练:用符号“∈”或“Ï ” 填空:(1) 3.14_______Q (2) π_______Q (3) 0_______N (4) 0_______N+ (5) -0.5 _______Z (6) 2_______R3.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 ( )内填“√”,错误的填“×”(1)所有在 N 中的元素都在 N*中( )交流自学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