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六课 中华文化

第六课 中华文化_第1页
1/4
第六课 中华文化_第2页
2/4
第六课 中华文化_第3页
3/4
第六课 中华文化高频考点高考题型与趋势:本课的考点包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等三个考点。在高考中一般以选择题的题型出现。考点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① 统一的汉字成为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绵延不绝的重要文明标识。②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考点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1)中华文化曾长期居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我国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中华文化表现为各具风采的地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各地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3)中华文化又表现为异彩纷呈的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考点 3.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曾长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文化之一。中华文化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正本清源1.中华文化主要是汉族文化?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文化的骄傲。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有共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热点搜索2006 年 10 月 20 日,《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在谈到有关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问题时说过,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既要让中国人看了不落俗套,又要让世界人民通过开幕式很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刘淇勾勒出了 2008 年奥运会开幕式的主线:既要反映中国文化的历史底蕴,又不乏现代精神。分析点拨:从文...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六课 中华文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