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至上”一以贯之,铺展利民惠民亮丽答卷罗建华2020 年 11 月 01 日来源于:荔枝网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回顾我国 13 个“五年规划”的历史,从解决温饱问题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至上”这一理念贯穿始终。2020 年 10 月 26 日至 29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举行。在这次全会上,“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被写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我们想得最多的,是让 14 亿中国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一直以来,党和政府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着力改善公共服务,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越来越快、越来越多成为现实,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14 亿中国人在共同富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一幅写满百姓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民生画卷徐徐展开。着力“补短板”,让人民幸福感更高。“十三五”时期超过 5000 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绝对贫困,贫困发生率从2016 年的 4.5%下降至 2019 年的 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2019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30733元,比 2015 年增长 39.9%;2016 年至 2019 年全国棚户区改造开工累计 2157 万套;2019 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 50%,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 10.7 年……以人民为中心,“十三五”时期各项民生指标不断改善,民生保障网不断织牢,美好生活向往不断实现,一幅“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图景正越来越清晰。着力“强弱项”,让人民获得感更足。“十三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持续深入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加快部门信息共享、简化办事办证流程,提速“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电子政务、新型智慧城市、数字乡村等信息化手段运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19 年底,各地区、各部门已取消证明事项 13000 多项;试点地区和部门累计试点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约 2500项,涉及公安户籍、交通运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 60多个领域,有效缩短了群众办事时间。“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已成为基层治理常态。着力“固根基”,让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