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交通运输线路的选择和布局一、交通线区位分析的技巧 1.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分析思路 (1)宏观选线方面。① 考虑工程投资,分析社会经济因素促进资源开发与调配;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流;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② 考虑建设难度,分析自然因素:应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③ 考虑不利条件,分析科技因素:现代交通建设,科技是保障,可以克服不利条件制约。(2)微观选线方面。不同性质和等级的线路要求不同,要区别对待:① 铁路、高速公路一般要求线路平直,而一般性公路可选择沿等高线延伸或走“之”字形爬坡。② 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而地方性公路则要尽量多连接一些居民点。③ 方便快捷、少占耕地(架高桥)、减少对居民区的不必要干扰是共同的原则。【具体分析】①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与城市关系的微观区位:多从城市的边缘通过,以维护城市的环境为目的,减轻城区的压力。② 港口的微观区位。河港要求河宽水深,位于或靠近城市、陆上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要求有水深、背风、避浪的海湾,与陆上其他交通干线联系方便的地方。③ 航空港的微观区位。地势——较高;坡度适当、排水通畅;地质——地基稳定;距城市距离——较远(地价、烟雾、干扰);有快速干道与之相连。气候——低云雾、少暴雨、小风速、能见度高;跑道沿盛行风方向修建;地形——开阔、平坦。④ 汽车站的微观区位。位于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市内干线或其他对外交通联系方便的地方。(3)线的评价应从交通线起止点地域、沿线区域建设的条件来分析评价。从自然条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条件等角度综合分析。如:分析青藏铁路建设的区位。①促进西藏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维护边疆的稳定和安全;② 完善全国铁路网,激活兰青线;③ 促进西藏的资源开发,特别是旅游资源的开发; ④技术上克服了冻土的难关。二、交通运输点区位分析 交通运输网中的点,如港口、车站、航空港等,是客货流的集散地,是交通运输过程的重要环节。虽然交通运输点类型不同,但是它们的建设都受到社会经济和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具体如下表所示:港口汽车站航空港自然因素受地理位置、河道或海岸条件、陆域及水域条件等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面开阔平坦,位置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较大影响大适中社会经济因素经济腹地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港口建设越有利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人口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