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课 西学东渐【学习目标】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思想的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 分析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洋务派、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派学习西方的历史条件,识记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会比较各派在学习西方方面的异同点并且分析他们的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难点 理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和实质。理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认识 19 世纪后半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一、开眼看世界1、历史背景和目的背景:(1)鸦片战争前, ,妄自尊大,愚昧无知;(2)鸦片战争后, ;目的: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2、代表人物(1)林则徐——“ ” (2)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3、影响局限性:只停留在 领域,没大规模实践;只停留在 的层面上;进步性:起到先导的作用, 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二、体用之争( 19 世纪 60――90 年代) 1、历史背景① 清政府内忧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② 西学进一步在中国传播;2、各自观点洋务派——主张“ ”(解释概念)顽固派——反对“ ”3、影响局限性:仍然局限于 的层面;进步性:冲击传统保守观念,为 传播创造条件三、维新思潮(一)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1、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第一阶段:支持洋务派探究一: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反思的结果是什么?第二阶段: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2、影响 进步性:转移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 —→ ;局限性:只是提出一些 ,没有形成 ,也没有 ;(二)维新派(19 世纪 90 年代)探究二: 19 世纪 90 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历史背景) 1、历史背景政治上: 经济上: 阶级上: 思想上: 2、代表人物代表人物论著特色主张评价康有为《 》《 》设万木草堂,聚徒讲学;将 和 相结合,宣传变法思想;为维新变法提供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梁启超《 》宣传 思想;用 阐述 代替 的必然性;强调变革教育;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谭嗣同《 》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和纲常礼教;倡导 冲决 的维新勇士,发出时代最强音;严复《 》借用进化论原理阐明中国实行变法能由弱变强系统 的第一人;3、影响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 (三)维新派与顽固派(包括洋务派)的论战 ①、内容:(三要三不要) ②、影响:维新思想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