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精华学案:劝学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2.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3.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学习重点:1、实词:已、中、疾、彰、假、水、绝、兴、2、虚词:之、而、乎、于、焉、无以学习难点:判断句式、定语后置句式、状语后置句式学法指导:反复诵读、字词句翻译、理解背诵预习导学:一、文本链接1、 荀子介绍 荀子(约公元前 313 一前 238)名 字 ,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 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同孟子成为对立派,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2、解题 《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作者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学习的重要和必要,从而勉励人们要不停的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品德。因此,“劝”在本文是 的意思。所以题意是“ 人们勤奋学习”。 二、基础知识1.字音掌握木直中( )绳 虽有槁暴( ) 参省( ) 锲( )而不舍 须臾( ) 驽( )马 假舆( )马 镂( ) 跬( )步 螯( ) 蛟( )龙 跂( ) 朽木不折( ) 2.解释下列实词和虚词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木直中绳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用心 爱心 专心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声非加疾也 假舆马者 而绝江河 无以至千里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3、归纳本文出现的通假字并解释4、找出词类活用并翻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5.译古今异义词輮以为轮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蚓无爪牙之利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6.一词多义① 于 青,取之于蓝 ② 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而青于蓝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③ 而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吾尝终日而思矣 登高而招 蟹六跪而二螯 锲而舍之 通过以上句子总结“而”的用法,并将课文中其它带“而”的句子找出来,判断它们的用法。④ 绝 忽然抚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