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喷泉实验想到的斑竹:各位同学,今天学习了氨气的性质,本人感觉内容颇多,有点乱,尤其是氨气的喷泉实验,特请各位同学能帮助归纳、总结一下。快乐猫:斑竹所言极是,本猫有同感。老师课堂上竟然说 CO2也可以做喷泉实验,CO2在水中的溶解度这些小,怎么可能形成喷泉?灰太狼:本狼来给你们分析一下。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是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将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烧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各位大侠,如果把图 1 改成图 2,能形成喷泉吗?机器猫:肯定不行。你看没有胶头滴管,怎样减少烧瓶中的压强呢?加菲猫:我觉得能实现。从喷泉实验的原理上看,只要能想办法减小烧瓶内气体的压强就可以了。而减小气压的方法主要有三种:①减少气体的物质的量;② 降低气体的温度;③增大气体的体积。减少气体的物质的量有两种方法:一是把气体抽走或物理溶解,而是通过化学反应使其溶解;降低气体的温度,我们可以采用冷水浇注或用湿毛巾放于瓶底,也可以把装置转移入较低温的环境;增大气体的体积,可以采取升高温度,如用热水浇注或热毛巾放于瓶底。对于图 2 所示装置,方法一: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体积膨胀,赶出导管与水接触,水面沿导管上升引发喷泉;方法二:打开止水夹,用冷毛巾(或冰水)将烧瓶冷却,氨气遇冷收缩,水面沿导管上升与氨气接触。不过前者操作起来更容易一些。欧迪:强烈支持加菲!我也做过喷泉实验,可惜失败了,怎样才能让实验成功呢?灰太狼: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盛气体的烧瓶必须干燥,否则甁中有液体,会使瓶口留下空气,形成的喷泉压力不大;②气体要充满烧瓶;③烧瓶不能漏气(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所用气体能大量溶于所用液体或气体与液体快速反应。所以 CO2也可以做喷泉实验,只不过不能用水,可以用 NaOH 溶液做吸收液。快乐猫,明白了吗?快乐猫:。明白了,我想出了另一种装置,考考你们。利用图 3 所示装置, 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能产生喷泉现象的是( ) (A)碳酸钠和稀盐酸 (B)氢氧化钠和稀盐酸 (C)铜和稀硫酸 (D)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 图 2在锥形瓶外放一个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冰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产生了喷泉,问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 )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 欧迪:让欧迪显一下身手。前者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能产生大量的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