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原理及其应用复习指南《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是高考的必考考点之一,重现率是 100%.学习时可以一条线来贯穿知识点,就是“电解原理”→“电解池”→“电解规律”→“电解运用”→“ 电解饱和食盐水反应原理、电镀、电解精炼铜”;准确把握对每一环节的原理的理解,通过典型题的训练,以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现就其知识规律形成,难点的突破予以总结,供同学们学习借鉴。一.夯实基础,形成知识规律(一)准确理解电解原理以及电解池的构成: 1.电解: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自发进行)的过程。即是一个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2.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可简记:“阳--氧; 阴--还”)阳极――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沿导线流入电解池的阳极,该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阴极――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沿导线流入电解池的阴极,该极上发生还原反应。3.电解池构成的条件:①直流电源 ②两个电极 ③电解质溶液(或熔化的电解质) ④形成闭合回路.4.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电解过程,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在阴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阴离子离子向阳极移动,在阴极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二) 准确掌握电解规律 1 电极产物的判断(1)阳极:惰性电极:溶液中阴离子的放电顺序:S2- > I- > Br- >Cl- >OH- >含氧酸根离子 非惰性电极:电极本身溶解;如 Al>Zn >Fe >Sn>Pb>(H) >Cu>Ag >S2- >I->Br->Cl- >OH- >含氧酸根离子 (2) 阴极:无论何种电极材料,电极均不参加反应;溶液中阳离子在阴极放电顺序为:Ag+ > Fe3+ >Cu2+ > H+ >Pb2+> Fe2+> Zn2+> Al3+>……(活泼金属阳离子);电镀时Zn2+ > H+ 2.电解后溶液 pH 的变化 (1)由电解总方程式判断整体的变化(2)由电极反应式判断局部的变化,阴极:H+放电,pH 增大;阳极:OH-放电,pH 减少。3.电解反应分类:从参加反应的物质来分电解反应可分成五类:(1)电解 H2O 型:实质是电解水。如电解硝酸钠、氢氧化钠、硫酸等溶液。(2)溶质分解型:溶质所电离出来的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如电解氯化铜溶液。(3)放氧生酸型:电解产物是金属、氧气与酸。如电解硫酸铜溶液.(4)放氢生碱型:电解产物是非金属单质、氢气与碱。如电解氯化钠溶液(5)电镀型:镀层金属作阳极,阳极反应是:M- ne-=Mn+,镀件作阴极,阴极反应是:Mn++ne-=M。 (三)熟练把握电解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