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导学案【学习目标】1. 结合实例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2. 结合实例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3.结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理解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灾情变化。4. 确立人与自然共存、用人类的知识和智慧降低灾情的可持续发展观。【重点难点】1. 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性、受灾体的易损程度、灾情2. 运用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灾情的作用及其原因【知识链接】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1.人类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使生态系统①__________,可以增加环境的②________。2.人类③__________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④______,致使环境更⑤________,导致多种自然灾害⑥______。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1.人类自身的易损程度:人口是⑦__________的受灾体,也是⑧________的受灾体。2.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易损性:在相同强度的自然灾害下,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易损性不同。3.工程措施可以⑨______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1.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人类可以“⑩______”灾情;反之,会“⑪________”灾情。2. 自然灾害的⑫__________是人类活动对灾情产生“放大”或“缩小”的最敏感区域。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不同时期⑬________________和⑭____________不同,自然灾害的成灾特点和损失情况也不尽相同。【学习过程】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1.人类活动使环境的稳定性增加2.人类活动导致环境的稳定性降彽【方法突破】如何从地理环境整体性上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稳定程度的影响地理环境整体性是指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通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的影响也是如此。人类活动对其中某一个要素产生影响,就会诱发其它因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从而产生自然灾害,如图: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1.影响人类自身的易损程度(1)人口是最脆弱的受灾体:一切灾损中人员伤亡是最重要的,人员伤亡是衡量灾情大小的重要标准。(2)人口是最活跃的受灾体:这主要是因为:①人能以各种行为来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②人本身的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影响着人自身的易损程度。2.影响不同土地类型的易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