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了解生态破坏的原因和表现,通过实例分析,理解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石漠化产生的机制,体会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生态破坏而诱发的严重后果。通过分析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了解土壤污染物的迁移及监测方法,体会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及其防治的紧迫性。学会运用分析总结、因果推理的方法描述水体污染的灾害性。通过分析事实材料,进一步认识、体会全球气候变暖的事实、原因及其产生的灾难性后果。形成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生态破坏诱发自然灾害【自主学习】1.生态破坏2.水土流失灾害(1)主要原因:乱垦土地、滥伐森林、破坏草地。(2)水土流失的危害① 直接危害:使肥沃的表层土壤变薄乃至丧失,土地生产力受到根本性的破坏,甚至使水土流失地区的人民失去基本的生存条件。② 间接危害:加剧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淤塞水库,抬高河床,影响航运,增大洪涝的风险。(3)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① 黄土高原(最为严重)。② 南方红壤和黄壤分布区。③ 东北黑土地。3.土地荒漠化灾害(1)概念: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原来的绿洲、耕地或草场逐渐演化为荒漠的过程,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土地沙化,即沙漠化。(2)原因① 自然原因:气候变化等。② 人为原因:毁林、垦荒、过度放牧和不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3)本质:是一种与生态破坏直接相关的人为自然灾害。(4)荒漠化状况① 全球土地荒漠化一直呈加速发展之势。② 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头号生态环境灾害。③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土地荒漠化面积最大、蔓延迅速、受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合作探究】读教材图 3-3-4“干旱区的沙漠扩张”,完成下列问题。(1)荒漠化灾害容易发生在哪种气候条件下的地区?(2)哪些人为原因会导致荒漠化?(3)简述全球荒漠化情况。(4)我国荒漠化有何特点?提示:(1)干旱半干旱气候。(2)过度放牧、过度垦殖、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毁林开荒等。(3)全球已有 2/3 的国家、1/4 的陆地面积、近 1/6 的人口受荒漠化危害,并且荒漠化呈加速发展之势。(4)面积大、蔓延迅速、受害严重。【核心归纳】1.水土流失的成因与危害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跟踪训练】近年来,由于海南许多公司和企业疯狂围山圈地种热带经济作物,肆意占山开垦,使得海南天然林、水源涵养林锐减,水土流失加重,部分地区山体滑坡、河水断流,气象灾害与地质灾害频发,西部沙漠化土地进一步扩展。结合上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