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 1.荒漠化的概念、原因及其主要表现。(重点) 2.理解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重难点)一、荒漠化的产生1.概念:荒漠化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所造成的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2.荒漠化原因(1)自然因素① 气候异常会导致自然生态系统具有的抵抗力下降。② 干旱多风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导致作物歉收、草地载畜能力下降。③ 贫瘠的土地在干旱条件下易发生风蚀导致荒漠化;农田因蒸发加快而加速可溶盐类的蓄积,导致盐渍化。④ 暴雨也是造成荒漠化的原因之一。(2)人为因素:人口的激增及自然资源利用不当,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① 过度农垦:许多地方为了满足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和经济增长的需要,随意开垦,耕种一两年后随即撂荒。人为地开发草场不仅破坏了地表原有植被和土壤结构,也引起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② 过度樵采:使地表失去植被保护,沙丘因而活化。③ 过度放牧:超载放牧使大面积的草场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还导致虫害和鼠害猖獗,草场逐渐变成了荒地。④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在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很多地方仍沿用大水漫灌的方式灌溉农作物,水的有效利用率很低。这一方面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加剧了水的供需矛盾另一方面还导致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地盐渍化。(5)其他人类活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合理耕作和粗放管理、矿产资源的开发、石油勘探、修筑道路、新建工厂、修筑军事设施、城市建设、旅游等,也会在局部地区造成土地荒漠化。1.内蒙古草原退化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滥挖药材;水资源利用不当。二、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1.合理控制人口数量:人口增长过快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发生发展的重要诱因。因此,合理控制人口数量,有利于荒漠化的治理。2.生态恢复与建设(1)发展立体生态农业① 生态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在生产过程中强调合理利用土地和其他各种自然资源,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和高效;② 荒漠化地区今后应向多层次、高质量、高效益的立体生态农业方向发展;③ 荒漠化地区应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以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带动并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2)加强草场建设① 在中低产田地区,引入油(菜)草间作、草田轮作、粮草间作、林草间作等草田合一机制,通过畜粪还田和豆科牧草固氮,实现“草多—畜多—粮多”的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