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地理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1/3
高中地理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2/3
高中地理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3/3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东北林区可采森林资源面临枯竭经历半个世纪过度砍伐,我国东北林区森林严重萎缩,成、过熟林蓄积大幅度下降,林龄结构趋于低龄化,可采森林资源几近枯竭。包括大小兴安岭、完达山和长白山在内的东北林区是中国天然林资源分布最集中的森林资源宝库,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累计为国家生产木材 10 亿多立方米,但由于过度砍伐,森林资源急剧减少。据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从 1977~1981 年第二次清查到 1984~1988 年第三次清查,东北林区成过熟林年均过度采伐 1 亿立方米。而 1989~1993 年第四次清查结果与第三次清查相比较,在清查间隔期内,东北林区成过熟林年均减少 1.1 亿立方米。东北林区的大多数林子已伐过数遍,成过熟林越来越少,够采伐标准和大径级的树木越来越不好找,整个东北林区森林质量下降都呈由粗变细、由密变疏的直观表现。黑龙江森工集团成立之初有 6.9 亿立方米成过熟林,现在成过熟林已基本没有了,只有大约 700 多万立方米成过熟林生长在山脊等不允许采伐的生态脆弱区。东北其他国有林区与黑龙江森工集团的可采资源状况大体相同。据了解,1998 年实施天保工程以后,我国对东北林区实施了限额采伐,木材产量已由实施天保工程前的 1853.2 万立方米调减到 1101.7 万立方米。二、东北地区的商品粮(豆)基地东北区原是以旱作杂粮为主的地区,但是由于社会生产条件的变化,作物比例结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过去“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已经被玉米所代替了。虽然大豆仍是第二大作物,但其所占作物面积比重已由 20%下降到 15%左右。粮食作物中播种面积呈减少趋势的是高粱和谷子,两者已由 40%降到 20%左右,呈增长趋势的是玉米、水稻和小麦,合计已由 35%上升到 65%左右。水稻和小麦是东北区的两大细粮作物。水稻播种面积 1949 年前只占播种总面积的 2%左右,分布上也仅限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流域。1949 年后,由于水利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的需要,且水稻又是高产稳产作物,故播种面积逐步增长,已占到粮食作物总面积的 8%左右,产量更占到 15%以上。水稻种植较多的地区是水利灌溉条件较好和朝鲜族人民聚居的地区,大体是以东部山区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盘锦、浑河、梨树、前郭旗、拉林河)为主,但有向北、向西推移的趋势。实际证明,只要水利条件可能,东北全区几乎都可以种植水稻。目前水稻种植已推广到黑河市,这是我国水稻种植的最北界。东北区是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地理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新人教版必修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