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和太阳系一、太阳及其天体系统----太阳系二、太阳的圈层结构和太阳能流三、八大行星(一)行星运动基本特征:1.同向性 2.共面性 3.近圆性(二)八大行星的分布特点(三)行星物理化学特征(四)行星的卫星四、太阳系中的小天体(一) 小行星(二)慧星(三)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五、太阳系的演化嫦 娥 探 月月球概况一、月球的基本参数: 平均赤道半径: ae = 1738000 米 平均半径: a = 1737400 米 赤道重力加速度: ge = 1.618 米/秒 2 平均自转周期: T = 27.32166 天 扁率: f = 0.006热点关注: 质量: M⊕= 0.07348×1024 公斤 月心引力常数: GM = 4.902793455×1012 米 3/秒 2 平均密度:ρe = 3.34 克/厘米 3 地月系质量比 E/M = 81.30068 离地球平均距离: R = 384400 公里 逃逸速度: v = 2.38 公里/秒 表面温度: t = -120~+150 表面大气压: p = 1.3×10-10 帕二、圈层结构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它与地球有着密切的演化联系。根据对建立在月球上的阿波罗 11 号和 12 号月震台记录资料的分析,以及对月球表面和月岩的研究,可知现今的月球内部也有圈层结构,但与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并不完全相同。月球表面有一层几米至数十米厚的月球土壤。整个月球可以认为由月球岩石圈(0~1000 公里)、软流圈(1000~1600 公里)和月球核(1600~1738 公里)组成。月球岩石圈又可进一步分为四层,即月壳(0~60 公里)、上月幔(60~300 公里)、中月幔(300~800 公里)和月震带(800~1000 公里)。软流圈又称为下月幔。在月壳的 10 公里、25 公里和 60 公里深处,均存在月震波速的急剧变化,表明在这些深度处存在显著的不连续性。月球表面至 25 公里深处为玄武岩组成的月壳第一层次,25 公里~60 公里之间为月壳的第二层,由辉长岩和钙长岩组成。上月幔由富镁的橄榄石组成,中月幔和下月幔由基性岩组成。月球震源的位置位于 600~1000 公里的深度之间,平均月球震源深度为 800 公里。由于月球表面岩石的密度并不比整个月球的平均密度小很多,因此,可以认为月球核不会是较重的铁镍等元素组成,它可能呈塑性或部分熔融状。在月球 1000 公里深处,月幔温度不会高于 1000°C。根据对月球内部状况的了解,固体部分圈层结构并不是地球本身所特有的。月球的上述圈层结构,也是月球的演化过程中整个月球物质圈层分化的结果。三、月面特征 月面上山岭起伏,峰峦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