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海岸与海岸带3.1 海岸相关素材海岸概述 海洋和陆地相互接触和相互作用的地带。包括遭受波浪为主的海水动力作 用的广阔范围,即从波浪所能作用到的深度(波浪基面),向陆延至暴风浪所能达到的地带。它的宽度可从几十米到几十公里 ,一般可分为上部地带,中部地带(潮间带)和下部地带三个部分,上部地带,又称为陆上岸带,一般风浪和潮汐都不可能作用到 ,是过去因海水作用而形成的阶地地形,受陆上河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沿岸风的作用形成沙丘,它的特征是海蚀崖,海蚀穴,海蚀阶地和平台。潮间带,由海滩和潮坪 两部分组成,在这一带是海 浪活动最积极、作用最强烈的地带。下部地带又称水下岸坡带,就是过去的海岸,而今已下沉到海水底下的地方,一般从低潮时海水到达的地方算起,到波浪、潮汐没有显著作用的地带。 [ 来 源 : Z x x k . C o m ] 世界海岸线长约 44 万公里,中国海岸线长达 18000 余公里,岛屿岸线 14000 余公里。海岸带 蕴藏着丰富的生物、矿产、能源、土地等自然资源 。还有众多深邃的港湾,以及贯穿内陆的大小河流。它不仅是国防的前哨,又是海、陆交 通的连接地,是人类经济活动频繁的地带。这里遍布着工业城市 和海港。海岸具 有奇特的、引人入胜的地貌特征,可辟为旅游基地。 在海岸及其邻近地带 居住着世界人口的 2/3,由此给 海岸、河口的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海啸、飓风和台风侵袭海岸和海滩,对沿海的工业、农业造成危害。 [ 来 源 : 学 | 科 | 网 ]组成部分 在 垂直于岸线的海岸横剖面上,海岸有下列组成部分: [ 来 源 : Z + x x + k . C o m ] [ 来 源 : Z x x k . C o m ] [ 来 源 : 学 科 网 Z X X K ] ①海岸(狭义)。紧邻海滨,在海滨向陆一侧,包括海崖、 上升阶地、海滨陆侧的 低平地带、沙丘或稳定的植被地 带。 [ 来 源 : 学 科 网 ] ②海滨。也称海滩。从低潮线向上直至地形上显著变化的地方(如海崖、沙丘等),包括后滨和前滨。有人认为海滩尚应包含与 海滩发育过 程密切相关的水下部分。后滨指由海崖、沙丘向海延伸到前 滨的后 缘,其上发 育暴风浪所形成的滩肩,有 高度不大的陡坎或陡坡。滩肩向海一侧的边界为海滩坡度突变处,称肩顶或滩肩 外缘。前滨指肩顶至低潮线之间的滩地。邻近肩顶的前滨部分,通常坡度较陡,也称滩面。 ③内滨。自低潮线向海直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