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学习目标】1、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角速度、线速度的变化。2、尝试从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发现与地球自转运动有关的问题,培养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3、运用教具或电脑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理解昼夜交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分析其规律。4、运用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方向偏转的规律,解释相关自然现象,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学习过程】活动 1(1)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从赤道上空、北极上空、南极上空等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旋转的方向。(2)阅读课本“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图,根据地球自转周期(粗略地看成 24 小时)和地球半径(平均半径为 6371km),运用相关数学知识,推算地球自转速度的大小和变化规律。①不同纬度处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都是 ,②赤道上各点的线速度是 ,北纬 600各点的线速度是 ,③ 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分别是 、 。(3)归纳地球自转的特征,完成表 1-2-1:表 1-2-1 地球自转的特征方向自 向 。 从北极上空俯视:呈 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俯视:呈 时针方向旋转周期1 个恒星日,即 ,转过角度为 360°速度角速度除 外,均为 15°/小时 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线速度自 向 递减, 最大活动 2(1)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观察昼(明)夜(暗)半球及其分界线(晨昏线),可以发现晨昏线与手电筒光线的关系是 ,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昼夜现象的形成原因。图 1-2-1(2)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观察晨线和昏线附近的昼夜交替状况,观察相对地球仪上某一静止的点,晨昏线不断向 移动,据此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原因。(3)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约为 小时),它不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23时 56 分 4 秒)。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长短对地球生命的生长发育有什么影响?活动 3 用手电筒照射自西向东自转的地球仪,观察同纬度地区(如赤道)的不同经度地点见到日出时刻的早晚,理解地方时的产生,完成下列要求:(1)观察时你会发现: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 看到日出,时刻较 ;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称为 。(2)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 ;不同经线上的地方时不同,且经度相差 15o,地方时相差 小时;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 于西边(东边地点的时刻数值 );因此计算 边地点的时刻要用“已知点时刻加两点间的时间差”,计算 边地点的时刻要用“已知点时刻减两点间的时间差”。(3)地方时使用起来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