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核心素养术语必背1.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有关原理;坚持真理的客观性。2.科学精神:把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解真理的客观性;把握认识的特征。3.公共参与:参与有关真理讨论的活动;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调查研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4.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5.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6.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知识体系 考点一 实践的概念及特点1.实践的概念含义理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主体:人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动物的本能活动不是实践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活动:改造实践不是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对象:客观世界实践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人与社会之间的活动2.实践的特点特点理解侧重点客观物质性① 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② 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强调实践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强调实践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社会历史性① 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② 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社会性,强调实践受横向因素的影响;历史性,强调实践受纵向因素的影响联系三个特点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1.盲目的实践是错误意识指导下的实践,而不是无目的、无意识的活动。2.实践的性质——活动这里的“一切活动”是指生产活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等形式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中的“改造”是使客观事物状态发生变化。可见,实践是介于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3.实践的三个基本特点是统一的。实践既具有客观物质性,又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区别于以往旧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