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案二 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筛选与概括微点突破一 客观选择题一、客观题设题误区1.人物方面陷阱(1)张冠李戴(对象):就是在有关联的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把甲某说成乙某,或者把甲某的事迹、言论、成绩、贡献等说成乙某的。另外,在同一对象的不同方面设置干扰,把同一事物的甲方面说成乙方面,如把时间、地点、事件等说成另一时间、地点、事件等。(2)行为有偏差(行为):就是在选项表述过程中,或扩大传主行为,或缩小传主行为,或把传主的行为给改换了。(3)曲解观点或建议(语言):这一陷阱往往从两个方面设置,一是曲解传主的建议、观点;二是曲解别人对传主的建议、观点。这里的曲解是指选项在表述观点或建议时在肯定与否定、是与非、有与无、表扬与批评等方面设置干扰,与原文相悖,造成与原文不符。(4)曲解传主兴趣:就是在选项设置时有意把传主的兴趣爱好给转换,或在时间、地点上给换位。(5)无中生有:此陷阱在选项的表述中包含两个方面:第一,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没有提及;第二,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无此暗示或根据,属主观臆断。2.事件方面陷阱(1)篡改时间或时态(时间):此类陷阱的干扰项就是命题者故意把现实中未发生的事件(又称“未然”)判断为已发生(又称“已然”)或把已发生的事件判断为未发生。(2)以偏概全或说法绝对(范围):就是在选项设置时把个别的、特殊的、局部的、少数的表述成普遍的、全部的、整体的、所有的,特别是传主对事件的处理方面。(3)曲解原因、篡改结果、因果倒置(因果):就是在选项表述中把事件发生的原因给换了;或者把在某原因下发生事件的结果给换了;或者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强加因果,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因果关系。二、解题方法1.定位:在选项中选择需要“定位”的关键信息,在文中找出对应的区域。2.比对:勾出对应信息,比对信息出入。以文章的内容、情节、主旨为背景,在相关区域中思考选项是否有根据,是否符合事理和文意。3.判定:通过合理联想、推断,判断选项的正误。典题演示比对分析,找出下列选项中的错误信息。1.选项信息 1999 年,吴良镛起草的《北京宪章》在国际建协第二十届建筑师大会上通过,这标志着中国的建筑理论开始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原文信息 在 1999 年国际建协第二十届建筑师大会上,作为中国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的领军者,吴良镛宣读了由他起草的《北京宪章》并获得通过。这标志着“广义建筑学”与“人居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