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学习总结一、商鞅变法的背景与条件1.背景(1)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农业发展促进手工业、商业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崩溃,争霸和兼并战争频繁,富国强兵成为各国改革的内在动力。(3)阶级关系上:新兴地主实力增强,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地主经济,各国纷纷实行变法,变法成为风起云涌的时代潮流。(4)思想文化上:出现“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法家学说成为各诸侯国变法改革的理论依据。2.条件(1)秦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落后于中原各国,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2)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法家学说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3)各国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二、商鞅变法的措施及影响措施影响废井田,开阡陌承认了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对于封建经济基础的建立有重大意义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对于稳定小农经济,发展封建经济,提高国家实力有重大意义统一度量衡加强了经济领域的中央集权,有利于秦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广县制,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对于形成封建专制,以中央集权制取代宗法分封制的政体转型以及加强社会管理有重大积极意义奖励军功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在对1外战争中不断取得胜利“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纯洁了政治,发展了封建经济,凝聚了社会力量,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利于综合国力的提升和新的社会风尚的形成三、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的异同点比较对象内容不同点相同点梭伦改革商鞅变法目的旨在缓和社会矛盾,稳定城邦秩序旨在富国强兵都要改变原有的生产关系,在分裂割据中谋求发展内容鼓励工商业发展,吸引公民参与国家管理重农抑商,加强对人民的控制都有促进经济发展、划分等级、建立政权机构的规定,也涉及风俗变革特点梭伦厉行“法治”是民主政治的需要商鞅实行严刑峻法是君主专制的需要都重视“法治”,削弱了旧贵族势力影响促使雅典走上了民主政治的轨道使秦国走上了中央集权的道路都促进了本国的发展与进步性质是奴隶主阶级性质的改革是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改革运动例题 (2019·全国Ⅰ)[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