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历史 4.13《辛亥革命》历史材料与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4.13《辛亥革命》历史材料与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1/11
高中历史 4.13《辛亥革命》历史材料与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2/11
高中历史 4.13《辛亥革命》历史材料与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3/11
第 13 课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1.清廷颁谕宣布实行“新政” 世有万祀①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穷变通久,见于《大易》 ②;损益可知,著于《论语》。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伊古以来,代有兴革,当我朝列祖列宗,因时立制,屡有异同。入关以后,已殊沈阳之时;嘉庆、道光以来,渐变雍正、乾隆之旧。大抵法积则敝,法敝则更。惟归于强国利民而已。自播迁③以来,皇太后宵旰④焦劳,朕尤痛自刻责。深念近数十年积敝相仍 ⑤,因循粉饰,以致酿成大衅。现正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致富强。懿训 ⑥以为取外国之长,乃可去中国之短,惩前事之失,乃可作后事之师。自丁戊 ⑦以还,伪辩纵横,妄分新旧,康逆之祸,殆更胜于红巾⑧……康逆之讲新法,乃乱法也,非变法也…… 总之,法令不更,锢习不破,欲求振作,须议更张。着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弊,参酌中西政治,举凡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盛,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精,各举所知,各抒所见。通限两个月内悉条议以闻,再行上禀慈谟 ⑨,斟酌尽善,切实施行。 ──《光绪朝东华录》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丁未(初十)条 【解读】这是通常所谓清末“新政诏”中的话。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也就是 1901年 1 月 29 日,流亡于西安的慈禧太后主使,以光绪帝名义发布“变法”上谕(通常也称“新政诏”),宣布要进行变法,实施新政,并号召各有关大员发言参议。而在此上谕中,清廷对变法的原因、范围、方针原则等进行了阐述。有些话语颇显冠冕堂皇,似乎变法的用心极诚,新政的范围很宽。但从其所定方针和基本原则看,仍不出“中体西用”的窠臼。 资料显示:①所谓“穷变通久”云云,仍不出中国传统的变易观。这不失为此时清廷酝酿变法的思想基础的一个方面。②变法是应急之举。促使清廷进行此次变法的最主要原因,还是为时势所迫,清朝统治者面对现实,切实感到不变法就摆脱不了穷途末路。③变法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方针。所谓“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月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就是此次变法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方针。在清朝统治者的心目中,三纲五常乃至政治制度这种最根本点是不允许改变的,只可能对“令甲令乙”之类的具体事项加以变革,就如同琴瑟改弦一样。大...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历史 4.13《辛亥革命》历史材料与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