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历史 4.16《苏联的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教案 华东师大版第五分册

高中历史 4.16《苏联的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教案 华东师大版第五分册_第1页
1/2
高中历史 4.16《苏联的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教案 华东师大版第五分册_第2页
2/2
第四单元 1917 年俄国革命与苏联的现代化道路第 16 课 苏联的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 教案1924 年 1 月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成为苏联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在斯大林领导时期(斯大林模式建立的条件),形成了后来被称作“斯大林模式”的经济、政治体制。 经济——社会主义工业化(背景)20 年代中期,在新经济政策的推动下,苏联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初见成效。然而国家的工业基础仍十分薄弱,经济仍相当落后。 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决定走一条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道路。(特点)他中止了新经济政策,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表现 1)从 1928 年起,苏联开始实施“五年计划”,在建设项目、资金、劳动力等方面,实行向重工业倾斜的政策。(成果)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过半。苏联政府宣布,苏联由一个农业国变成了工业一农业国。(表现 2)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重工业的年增长率继续高于轻工业和农业。(成果)1937 年,当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已经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 , 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评价:特点和影响)这条快速工业化道路①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②既让苏联免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侵袭,③又使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因而后来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效仿对象。然而这条道路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排斥市场经济,④导致国民经济发展比例的失调,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经济——农业集体化(进程)新经济政策初期,苏联在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方面采取较为慎重的方针,尽量照顾农民的承受能力,坚持自愿原则。1927 年底,苏联发生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担心农业问题影响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因而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步伐,把分散的小农户转变为以公共耕种制为基础的联合起来的国营农庄,以实现机械化的集约耕种。用心 爱心 专心11929 年 11 月,斯大林发表《大转变的一年》,标志着农业集体化发展成为“全盘集体化”运动。不久之后,联共(布)专门成立“全盘集体化地区委员会”,制定推动集体化的措施和方法。在中央的推动和压力下,各级政府均以行政力量迫使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到 1937 年,以集体农庄为组织形式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最终完成。(评价:特点和影响)从上而下的集体化运动①迅速改变了农村的所有制形态,②支持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然而它片...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历史 4.16《苏联的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教案 华东师大版第五分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