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课 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清单一 美苏争霸的政治表现剑拔弩张的美苏争霸1.历史背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开始调整对外政策;美国提出对苏联的两手政策。2.戴维营会谈(1)时间:1959 年,赫鲁晓夫出访美国,与艾森豪威尔举行戴维营会谈。(2)结果:戴维营会谈没有取得什么成果。3.争霸(1)20 世纪 50、60 年代,美国处于攻势。(2)争夺的重点是欧洲,柏林是双方较量的焦点。(3)1958~1961 年第二次柏林危机,以修建柏林墙而暂告结束。(4)特点:既剑拔弩张又缓和,优势在美国。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美、苏对外政策的变化是由当时美、苏的实力变化决定的。二战以后,美国称霸世界的计划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打击下连遭挫折,而苏联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实力大增,于是苏联开始着手调整其外交政策。清单二 美苏争霸的军事表现激烈的核军备竞赛和核均势下的“恐怖和平”(一)激烈的核军备竞赛1.原因美、苏把军事实力作为争霸的砝码,核武器成为军备竞赛的重中之重。2.概况(1)核军备竞赛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2)1945 年,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3)1949 年,苏联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4)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二)核均势下的“恐怖和平”1.美、苏两国的核力量美、苏两国分别拥有大量核武器,足以把地球毁灭数次。2.古巴导弹危机(1)背景:美国企图推翻古巴革命政权,苏联向古巴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2)导火线:1962 年,苏联在古巴修建导弹发射场,并向古巴运送导弹。(3)结果: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美国作出不进攻古巴等保证。3.美、苏核军备竞赛的影响(1)终究走到双方当初愿望的反面,使双方都拥有多次毁灭对方的能力。(2)促使美、苏双方竭力避免直接碰撞,两国之间并没有发生战争。两极对峙格局形成以来,美、苏在争夺世界霸权的过程中,既有紧张的对抗,又有对话缓和,对抗和缓和都服从其争夺霸权的需要。美、苏缓和的真正目的是维护美、苏两极格局,同时,也是为了争取喘息机会,为下一轮的竞争做好准备。 探究点一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苏争霸 [史料探究]材料一 斯大林逝世后,美、苏双方的关系开始出现微妙变化……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多次向美国表示:“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安静下来。”——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