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课程标准学习目标 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评价其在 20 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了解孙中山为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的斗争、为捍卫民主共和所作的努力。掌握同盟会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等史实,理解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分析孙中山在 20 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体会孙中山的革命献身精神和追求“民主”“自由”的人文情怀。 [学生用书 P43])一、弃医从政,图谋救国1.弃医从政:19 世纪末,孙中山放弃行医,开始从事政治活动。2.转向革命:中日甲午战争前夕,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但没有受到重视,上书受挫使其意识到通过上书请愿的办法来改革中国的政治是行不通的。[思维启迪]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 年 6 月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提示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二、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创建兴中会(1)创建: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2)宗旨:“振兴中华”,斗争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2.成立同盟会(1)成立:1905 年 8 月,孙中山以兴中会、华兴会为基础,联络光复会部分会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2)纲领: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同盟会政纲,后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3)意义:极大地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使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特别提醒] 三民主义的内容是:民族、民权、民生。民族主义是前提,民权主义是核心,民生主义是保障。三民主义包括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核心,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核心。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准备工作(1)思想上:与以康有为为首的保皇派展开论战。(2)军事上:策划、组织和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由于缺乏群众基础和条件不成熟而失败。2.辛亥革命: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清王朝土崩瓦解。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