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随笔之二十五教材的整合在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高中历史课程的变化是比较大的,在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内容体系等方面有一些新的定位,并编制了必修课和选修课。新高中历史课程的实施,有相当的难度,很多的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合理解决。其中,历史选修课是新设置和新编制的,选修课在教学实际中如何进行,是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新课题。新高中历史课程的六个选修模块,就教学内容上讲,有些是教师还比较熟悉的,如《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等,而《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等模块的内容,以往的中学历史教学中很少涉及,对中学历史教师来说会感到比较生疏。这就需要我们的历史教师不仅要进行重新学习,更重要的是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大胆地进行研究、探索和创造,使历史选修课的教学焕发出独特的风采。安徽省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赵剑峰老师执教的《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一课,在 2007 年 7 月的全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赵老师对这节课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精心的设计,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可以说是非常好的。当时,评议组的全体成员对这节课的教学都给予好评。赵老师上的这节课,从整体上讲构思精巧,线索明晰,内容充实,材料丰富,活动多样。我认为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教师不是局限于对课本的结构、层次、线索做一般性的梳理,然后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创新性的整合,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更适合学生的学习和认识。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先来看看教材的编排。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只是概要性地提到以皖南古村落为例,了解中国绚丽多彩的古民居,探讨文化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而赵老师所用的教科书版本,是将皖南古村落这一课题分为四个子目,分别介绍西递村、宏村、村落水系、徽派建筑艺术。仔细分析教科书的这种编排和写法,就会发现有一些问题: 一是教学内容既分散又重叠,如前两个子目中的主体内容是介绍这两个村落的建筑,而第四个子目又专门论及建筑成就;而第三个子目写村落水系,还是在介绍西递、宏村的人工水系。我们知道,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皖南古村落,就是西递和宏村,而这两个村落之所以入选,就是其建筑组群的历史和文化特色。教科书中这样划分层次,使前两个子目与后两个子目的内容前后重叠,又显得分割和分散,显然是不甚合理。二是教科书课文的内容中,没有...